第一千零八十四章:地质奇观-《民国诡闻实录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宋思媛接着他的话音继续说道:「眼前沙漠的情况,和奎尼大叔描述的情况完全不同,当然了,我也不是说奎尼大叔故意诓骗我们,可能连他也不知道沙漠腹地会有

    这种奇怪的情况。」

    「根据他的意思,沙漠腹地经历千年万年的风土侵蚀,早就已经把所有较为突出的岩层,全部侵蚀风化成沙土覆盖在这片区域,如果他的解释是真的,那么整片区域应该都是同种类型的稳定地质结构,且地质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存在合理逻辑的。」..

    这话比较拗口,用实际例子解释起来,种什么瓜得什么豆!

    比如,西南地区山峰崎岖、多山多水,山区有很多经由地下水冲刷形成的喀斯特地貌,无论他们进入哪座溶洞,都可以见到被地下水掏空的巨大洞窟、以及向下倒垂的钟乳石、或者是五彩斑斓的各种矿物岩石,再不然就是被河流冲刷出的峡谷和地下深坑。

    这是属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,也就是说只要形成了溶洞,所有溶洞大概是具有类似特点。

    再比如,青藏高原海拔较高,大多数山峰都位于雪线以上,高原上山峰林立,有很多常年不化、终年冰封的冰山雪山。

    如果来到这些冰山附近,基本上可以见到坚硬如铁的灰黑冻土、被冰封的大型动物、被地下水深切分裂的冰山裂谷、以及寒霜百里的雪原、壁立千仞的冰川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对于冰山雪山来说,是符合山体特点的,如果没有发现这些情况,反倒要对山体的形成打一个问号。

    又比如瘴气丛生、炎热湿润的岭南地区,这里山岭崎岖,拥有着云雾环绕的十万大山,再加上山高林密、气候湿润,很容易会在林子中生出很多毒虫毒蛇,又或者是能毒死人的雾气瘴气。

    岭南的百姓为了适应这种情况,多喜欢搭建吊脚楼或者是土楼,用高耸的地基直接悬空在丛林,这样既能防止毒虫野兽袭击村落建筑,也能远离湿气,防止人吸入过量的毒气生病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喀斯特地貌多,多溶洞多,多地下河,地下暗洞以及钟乳石,雪原地貌,多冰川、多冻土、多雪原,岭南地区有十万大山,所有建筑都高高悬在草木之上。

    如此这般,林林总总,万变不离其宗,什么样的地形地貌,总是会匹配符合情况的地理特征,地貌特征与地理情况之间,是存在着正常逻辑的。

    话不多说,言归正传,沙漠地貌特征是环境贫瘠,气候炎热,干旱少水,尤其是沙漠腹地,水汽基本上到达不了这里,在全年恶劣的风沙天气下,一切突出***在沙漠中的岩层,都会被侵蚀成沙土,融入整片沙漠海洋。

    这也意味着,沙漠腹地深达几十米乃至于几百米的深厚沙层,经历过成千上万年的风沙侵蚀,沙层之下的岩层结构在千万年的风沙塑造中,应该早就已经被磨平了,他们所呈现出的平坦沙漠、起伏沙丘这样的状态,是岩层被磨平侵蚀后,产生的结果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无论沙漠腹地的岩层有多厚,至少腹地的地下岩层应该也是趋于平坦,哪怕有轻微起伏,差异也不会特别大,不可能会出现有些岩层几乎要穿透沙土层,而有些岩层却已经完全磨平的情况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