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且最关键的是,赵泗把此二人给了李斯。 准确来说,陈胜吴广都是白身起义,一边战斗一边成长一边摸索,野路子出身,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培训,基础知识并不牢固,也是制约他们眼界的重要因素。 现在放在李斯手底下让李斯系统性进行培训,二人会不会有所改变,还真不好说。 “依李相之见,此二人之才如何?”赵泗开口问道。 “倘若能够静心沉气,又不失锐气勇猛精进,有两千石之才!”李斯给出了自己的评价。 他认为,以陈胜吴广二人的学习能力和性格,如果可以按部就班的走下去,是有郡守之才的。 这已经殊为不易,大秦加起来多少个两千石之官?不超过一百个罢了…… 赵泗能够从田间地头薅出来两个有两千石潜力的人才,却是值得小小的骄傲一下。 可是李斯不知道的是,在秦末乱世,如此烈度的厮杀之中,陈胜吴广虽然表现不佳,但也引领了几年风骚。 两千万人啊,一共才几个人青史留名。 一个两千石的良才,已经值得李斯重视了。 “才两千石啊……”赵泗撇了撇嘴。 不过反正是顺路打包的,陈胜吴广那是喊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物,用来辅助自己执行迁贵令肯定是够用了。 “大秦一国才多少个两千石,你不会指望你随手捡一个就是两千石吧?”李斯对赵泗的凡尔赛表示不满。 在李斯看来,陈胜吴广真的算是良才了,天底下那么多官吏,能有几个能得到他这样的评价? “起码也得要三公九卿一般的人物嘛……”赵泗挠了挠头。 “哪能随便一找,就找出来一个王佐之才?”李斯叹了一口气。 若是真像赵泗说的有那么多王佐之才,那么多国士,大秦早就长治久安,哪会像如今一样遍地荆棘? “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,都说了我擅识人也……”赵泗挑了挑眉毛。 “如今大秦是荐官制度,多少良才,沉沙蒙珠。”赵泗发出感慨。 “只是届时,少不得麻烦李相,代我教导。” “你若是能找来王佐之才,便皆付于我,我只怕你找不来。”李斯笑了一下。 开什么玩笑,他才不怕人才太多,他只怕能用的人太少太少。 教导王佐之才,并不是麻烦,而是一种享受。 “好,那便如此说定了!”赵泗拍手。 有李相的应承,也不担心找到人才无处安置了。 李斯可是大秦左相,实权三公,只要有能力,能够胜任职务,李斯就能提供工作岗位。 …… 驾撵,又在阳城停泊了许久。 阳城的治安还是不错的,起码没有遇到刺杀。 这边倒是没有什么大贵族,毕竟只是一县之地,故而这里的政令推行的还算不错,最起码表面文章做的过去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