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我特来助将军平判!”景荀脸上带着笑容。 “哦?如何助我平叛?”赵佗扣动案几,眼中带着几分嗤笑。 “将军可以遣我为使,游说叛军和楚伪王,居间挑拨,叛军不攻自溃也!”景荀开口说道。 赵佗对这一套心知肚明……说好听点是出使用间。 说不好听点景荀的出使就代表一个信号,三姓放弃楚伪王了。 楚国当然不攻自溃,更不用说三姓的广泛人脉,景荀只要出力,确实会有一大批人背弃楚伪王离去。 不攻自破,还真不是妄言。 “你能担保?”赵佗眯了眯眼睛。 “自然能!”景荀笑道。 “军中无戏言!”赵佗笑了。 “愿以人头担保!” “好!如此便遣你为使,出使叛军,以为招降纳判!” 景荀躬身谢过赵佗,笑着离去。 “三姓啊……”赵佗笑了一下。 这股骨子里带着倨傲的感觉,真令人不爽啊。 不过无所谓……楚国战局,皆在于赵佗如何向始皇帝汇报了。 三姓确实很强,如果可以得到三姓的友谊,他赵佗却是在岭南乃至于楚地都可以说一不二,可是始皇帝绝不会允许这样的存在。 赵佗却是有一些微不足道的野心,这是骨子里的东西,譬如他经营岭南的时候,就很愿意收拢人心,也很愿意私下结交岭南诸部的头领。 可是最起码在现在,在始皇帝尚且还活着的时候,这股野心也只能仅限于此。 与其说是野心,倒不如说是赵佗的个人秉性。 这种人物,上面压得住自然是能人。 三姓递出的信号赵佗懂…… 可是赵佗在咸阳待过,也正因为如此,赵佗才清楚哪些红线是不能碰的。 所以…… 为了自己,他只能向始皇帝打个小报告了。 还是那句话……哪有什么忠君之士,背主之人? 国朝强横自然忠臣义士频出…… 国朝软弱天威沦丧,自然也不能怪罪他人自己找条退路。 “孟西白三氏都已无当年风采,更何况是屈景昭?”赵佗嗤笑了一下。 大秦,是不允许这么牛逼的宗族势力存在的。 于是…… 景荀代表大秦出使叛军…… 而紧接着就是屈景昭三姓开始大规模撤资。 于是…… 楚王叛军后勤开始紧缺的同时,基层人才乃至于上层人才也悄无声息的消失和流逝…… 一些还有退路,和叛军捆绑不深的中小型贵胄也开始纷纷退场。 大浪淘沙,最后剩下的就只有无路可走的那一批人了。 楚王熊心,以及他的大将军宋义…… “人心离散,士卒径走,就连将官和官员都开始纷纷逃离……” 熊心沉默许久,握住了宋义的手,一切尽在不言而喻之中。 熊心是一个傀儡,但他是一个有野心还有一定才能的傀儡。 历史上熊心被项家推为楚王,熊心就开始了自己的操作,拜宋义为上将军的同时统合楚国贵族,和项家开启了夺权争斗。 而历史上项羽杀将渡河破釜沉舟,杀的上将军正是熊心亲封的上将军宋义。 作为项羽破釜沉舟的背景板之一,其实宋义的战略决策并没有失误。 关于这一点,汉朝已经有不少人给宋义翻案。 彼时章邯攻赵,宋义打算坐山观虎斗,等待章邯投入全部兵力,战争白热化以后再行介入是最明智的做法。 相反,项羽的破釜沉舟才充满了风险。 但可惜,项羽是一个莽夫…… 面对熊心的背叛,他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宰了宋义。 宰了宋义以后天下人会苛责于我? 无所谓,杀了宋义,然后告诉天下人,我比他强。 怎么比他强? 赢!赢的无话可说!赢的天下人都心服口服,赢的让熊心承认自己的错误。 本质上项家就是拥立熊心的源头,项家被熊心刻意打压,以宋义为卿子冠军,项羽怎么可能服气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