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,打谷机-《重生年代奋斗史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龙华狐疑的看着大队长问道“这是准备干啥?”

    “下午轮到咱们大队修农具了,我把需要修的农具拉过去修修。”大队长说道

    龙华点了点头,突然见仓库里面垒着很多木头箱子不由的转身问道“那些是干啥用的?”

    “哦,那是扮桶,给禾脱粒用的。”大队长说道

    “脱粒?”龙华走过去左右瞧了瞧,怎么看也就一个大号的洗澡桶,跟脱粒根本挂不上号好吧。

    打谷机也叫脱粒机,历尽沧桑的前世今生……!华夏五千年的农耕文化,源远流长。

    追忆乡村农耕生活,见证了用洗衣棒锤谷的原始方式,也经历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,倍感祖国成立后农民劳动强度减轻,生活逐渐富裕。一部打谷机,在历史长河中,历尽沧桑的前世今生。

    一部打谷机,见证了农业的发展。

    60年代中期,生产队大集体的劳动场面,尤其是简易的农作方式是。

    农民收割稻子后,由男子汉打捆担回集体即生产队禾场,然后由村子里的妇女将稻把有序地摊开凉晒,至中午再去翻晒,下午出工就由妇女队长领队,带着村子里的妇女用洗衣锤锤晒干的禾把,达到脱粒的目的,那是最原始的脱粒工具。人在地上蹲久了,腰酸背痛,新手使用木锤,不少人手心会起水泡,严重的还会起血泡,使用木棒锤锤久了的人,就没有了水泡或血泡,但手指头上会长出厚厚的手指肉茧,当时的农耕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劳动者的智慧不可低估,不久就有人想出了办法,用一根竹把,将竹把蔸用烧红的火钳烫个洞,或将竹把蔸根部用篾刀一分为二破开,削去竹把蔸另一端破开的竹边,用炉火烫软后掰成圆状,栓一根横向的短木杠,木杠偏右向的边再栓上几个竹条编成的竹板枝,人即可站着用能转动的竹条拍打禾把,人的劳动强度明显减弱,这样的转动竹把锤又叫打连场。
    第(2/3)页